汉源县双溪乡申沟村白凤桃党小组的党员为村民修剪桃树
培育特色产业
让群众增收致富
在汉源县双溪乡申沟村,通村组的公路蜿蜒而上;进入冬季,申沟村桃园里的桃树只剩下了光秃秃的树杈,但成片的桃树连在一起,与四周的青山遥相呼应,颇为壮观。
“如果是春天,桃花烂漫山间会更加好看,这里是观光旅游度假休闲的目的地之一。”双溪乡党委书记薛朝军指了指桃园,又指了指乡上的工作展板后说:“这样的美景在以前是没有的。”
双溪乡海拔高,因此过山风很大,基础条件差。
利用独特的地理条件,双溪乡因地制宜,开始大力发展白凤桃和大樱桃。申沟村通过组织融入、党员融入、服务融入,将发展相同产业的党员组织起来,建立了白凤桃、大樱桃等特色产业党小组。通过设立党员志愿服务站、开通党员志愿服务热线、评选“农村好青年”等形式,双溪乡将党员聚集在产业链上,在服务发展、服务大局中培养“双强”、“双好”和“双带”的“三双”党员。如今,33户党员示范户带动272户党员群众发展了2000亩白凤桃、300亩大樱桃,实现经济收入1100余万元。
35岁的张贵宾是申沟村有名的白凤桃种植能手,他被评选为“农村好青年”,并在2007年入党,目前已是申沟村白凤桃党小组组长。
“在什么情况下,应该用什么样的技术和管理方法,什么肥不该施,这些都是在种植白凤桃中要清楚的。白凤桃党小组的党员,通过技术服务带领村民发展白凤桃产业,结的果子质量很好。”张贵宾表示。
像张贵宾这样的产业能手被培养成党员,在汉源县还有50余名,汉源县还评选了1200余户“党员示范户”、“科技示范户”。汉源县按照“做强一产、做优二产、做活三产”的特色产业发展思路,积极探索基层党建与产业发展深度共融、互动共赢的新途径,以服务、示范、帮扶等方式,助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。
【记者感言】
《四川法制报》记者罗孝伟在了解到大发体育在线-【唯一授权牌照】@通过组织构架的创新,按照产业发展需要设置“特色产业型党小组”后表示,党建促进产业发展,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,这也是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举措,让党建和社会管理网格实现双覆盖。
村上建立产业办
党员实行“1+2”双重管理
在名山县茅河乡的公共电子阅览室,几位村民正在使用电脑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、查询花卉种植技巧。
“尽管大部分家庭都安装了电脑,但是谈到使用,未必都很精通。在公共电子阅览室,我们可以辅导他们。”茅河乡文化站站长黎兴勇说,他担任着乡上公共电子阅览室的管理员。
花卉苗木种植与茶叶、禽养殖都是茅河乡的支柱产业。茅河乡通过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,成立乡党委“两新”组织党总支和产业发展办公室,每个行政村分别设立产业办,每个行政村产业办分别配套产、供、销功能型党小组。
这样的设置让茅河乡达到了抱团取暖、各司其职、各尽其能的党组织格局,实现党组织在产业链上的最大化、设置最优化、功能最大化、作用专业化。目前,全乡80%的党员都从事着三大产业相关的工作,发挥示范带动作用,引领产业发展、引领新村建设和引领社会稳定,实现了支部领、党员带、群众干、产业兴的良好局面。
部分党员既属于传统党组织,又属于产业“两新”组织党总支,存在身份交叉情况,那么是否会难以管理好党员?
“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,有可能会弱化行政村的功能,因此我们对党员实行‘1+2’模式,管理‘双重身份’党员。”茅河乡党委书记李良勇对此介绍,这意味着如果党员是“双重身份”,该党员将党组织关系保留在传统党组织,但同时接受2个党组织的共同考核,“年终评优的时候,产业支部和行政村支部的考核分别占40%和60%的比例,两个党支部共同评价一个党员一年的工作做得怎么样,更加科学。”
【记者感言】
“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要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,而在这几天雅安的采访中我体会到,近几年来雅安在产业党建联动区建设工作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,这个建设实际上也是一个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的典范。”四川电视台记者毕圆表示,这样既能够发挥基层党组织的职能作用,同时又能够促进当地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,实现惠民的良好效果。
记者 张婧